最新老虎机_即时比分网¥游戏手机版平台

图片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最新老虎机_即时比分网¥游戏手机版平台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融合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大学计算机》为例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作者:聂黎生发布:2024-09-29 16:09分享:

江苏师范大学聂黎生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融合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大学计算机》为例”(课题编号:2020JDKT107),课题组主要成员:刘啸,周晓云,马杰,张谢华。

一、引言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时代,大学计算机课程不仅是传授技术知识的平台,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道德观念和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传统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或德育课程已很难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发展需求,也不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计算机课程,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促进他们在技术创新中坚守道德底线,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分析研究我们承担的《大学计算机》可以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绝佳切入点,该门课程在我校每年参与学习人数达5000余人,覆盖面广,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思政和大学计算机深度融合,嵌入大学计算机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知识介绍,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科技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共鸣,实现课程与思政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二、具体的实施路径
     自2019年 3月,我校就开始课程思政的探索和立项工作,教学团队深入研究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团队成员对《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每一章深入分析,整合和凝练课程中的育人资源,梳理出课程思政元素,撰写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已在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实施。
1、深化教师队伍,落实全员协同育人责任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而老师本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有对课程目标、教育过程的把控意识等,都深刻影响了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教师是有效推动落实课堂思政知识教学改革、落实课堂思政、传播价值意识的关键。基于"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基本功能,对授课老师开展课堂具体问题的讲座,对《大学计算机》课堂思政知识意义与作用加以诠释,全面激活老师的课堂思政教育能力,积极引导教师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等课程思政教育落实到教学实施方案中。认真研究《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标准,挖掘任教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梳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价值目标于一体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找到大学计算机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契合点,思考二者融合的形式,用心撰写主题教学设计及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2、更新教学内容,形成课程资源协同育人机制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课程”。教学改革关键应在课程体系中得以体现,在教材体系中得以落实。因此除了抓好教学,还要高度重视相关课程教材的修订完善,顺利实现课程体系向教育系统、价值观念与信念体系的深层次转变。依据“思想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着重围绕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分享等内容,新编本科生《大学计算机》教学用书,遵循高、精、准的指导思想,从知识内容、结构布局和思政案例三个方面进一步全面提升教材质量和水平,通过其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等内容,更好地植入爱国情怀和强国理念,促进思政教育与课程的有机衔接、融合和渗透,进一步发挥对大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
3、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多元协同育人途径
     基于中国大学慕课网汇集的教学资源,实现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通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多元教学模式,一方面有机整合线下探究式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遴选优秀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征集课程重难点视频,最终形成系列课程思政系列教学视频作为必要补充,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协调一致。在这种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如采取问题引导、合作交流、网上网下混合式教学等方法,在润物无声中切实完成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把教学实践打造成为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
4、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育人评价机制。结合我校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大学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双向评估”评价体系。在“学生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使德育元素成为“学生评教”重要内容。在“教师评学”体系中,课程思政评价要关注学生纵向的自我发展,减少横向比较。遵循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原则。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实施总结
     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学生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充分证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今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思政意识逐步增强
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深刻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学生思政意识逐步增强,开始更加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积极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学生不仅提高了计算机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在项目实践,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课程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思政元素的渗透,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两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领航杯”江苏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余项。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